“买来的号会不会被封?”记者问客服。“正常使用,不会。”客服说。记者注意到,在该客服发来的价目表下方也给出了各类提示,上面标注:三年私人活跃号,被投诉两三次不会被封;五年活跃老号,被投诉三到五次不会被封。即使封号也需要腾讯七个工作日人工审核,适合长期业务。
“它的头像就是各种便民服务信息广告,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布各种便民服务信息,拼车、买卖二手商品、找工作等,啥子都有。”李婷告诉记者,这个号在当地的公信力很高,当地人经常通过它拼车,买卖东西。
“李婷所遭遇的诈骗案中,可能存在微信号买卖的情况。去年在四川省发生的诈骗案件中,有约70%的案件涉及微信、QQ等聊天软件,其中又有不少微信号、QQ号是通过买卖获取的。”省公安厅刑侦局反诈中心民警魏玉云告诉记者,拥有一定人气的微信号是重要的作案工具,目前网上有很多出售微信号的平台,犯罪分子通过买来或租来的微信号实施诈骗,逃避打击。这类虚拟账号的转移已成为诈骗犯罪活动上游中的一环。
对于微信号买卖之后,是否需要公示这一问题,上述客服人员表示,平台本身不会进行公示,购买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告知微信号上的联系人。
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,这些出售的微信号,有的是号商专门从外收购的“优质号”,有的则是来源于上游“养号”环节。比如广东警方曾破获的一处微信
2019年下半年该微信号的风格和服务内容却发生了突变:微信号的头像换成了一个女孩,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也变成了关于区块链、比特币和国外数字货币的投资理财介绍,还穿插着一些网友的投资咨询截图和银行转账记录。
“运营了这么多年的服务微信号,为啥子会成为骗子工具呢?”李婷有点想不通。
当日上午,李婷向警方报了案。当时,这样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李婷的警觉。李婷动了心。看到其发布的高回报投资理财产品时!
“我很信任这个微信号,才跟着投资的,没想到是一个骗局。”近日,眉山市丹棱县市民李婷(化名)告诉民情热线记者,不久前,她按照当地一个运营多年的便民服务微信号“丹棱百事通”的推荐,进行了理财投资,结果15万元打了水漂。“当地像我这样上当的人不少。我们怀疑这个服务微信号被卖给了骗子,而我们事先却完全不知情。”
李婷的怀疑有没有道理?是否存在一个微信号买卖的黑色产业链?四川日报·川报观察民情热线()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“这属于典型的网络诈骗,我们调查发现她转账的银行账号是一个空壳公司。”丹棱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接到李婷的报案后,办案人员立即启动了调查,该局已将该案立案为诈骗案。
出于对这个微信号长期以来的信任感,她投进去的钱就差不多亏完了。她将积蓄分批打入了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,并按照对方提示进行操作,没想到,感觉到不对劲,
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《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》中已明确禁止个人微信号的赠与、借用、租用、转让或售卖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这样的合同禁止条款并没能阻断相关行为,当前各类微信号的地下买卖颇为活跃。
记者以“买微信号”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,目前网络上有大量的微信号交易平台。记者联系了多个专门售卖微信号的平台客服,客服人员给记者发来一张价目表,上面根据注册时间长短、是否实名、是否带朋友圈、是否带支付功能、活跃程度等进行分类,其中,五年活跃号,经过实名认证且带有支付功能,标价为460元。而100元以内的低端价位微信号则不带支付和转账等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