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,我们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独有优势呢?
第三个层面就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。在物质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之间,还有很重要的制度现代化。制度现代化指的是哪种制度能更快地推进物质的现代化,哪种制度更能推进人的现代化,哪种制度更能协调物质现代化和人现代化之间的关系。
《中国科学院院刊》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出品的《闳议》节目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教授、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、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郑永年,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重要意义。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第一个层面是物质意义上的或者物质层面的现代化。就我们国家来说,传统意义上的“基建”和近年来所强调的“新基建”都属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。高楼大厦、公路桥梁、高铁、航空港、海港等都是可见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,中国应如何发挥自有优势,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,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什么差异?在这一进程中,同时如何借鉴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经验?在面对全球性挑战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,方方面面的科技也都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。中国又应如何作为?对此。
中国的情况呢?这次党的二十大会议非常重要,我们提出了,我们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富裕的现代化,而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。什么意思呢?是要大部分人都能在现代化里有获得感,大部分人都能富裕起来的共同富裕的现代化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这也是过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。中国是少数几个同时实现了“两个可持续”的国家,一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,二是可持续的社会稳定。有一些人认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的社会稳定是正相关的,但其实不是。英国和美国前面的40年也是经济增长不错,也可以说是实现了可持续的经济
郑永年:从一个学者的学术角度来分析,其实,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都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的现代化。
那么,谁来协调物质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呢?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主体力量问题。近代以来,西方的现代化基本上是资本主导的现代化。资本主导现代化,一方面确实挺快,但现在出了大问题,尤其是英(国)和美(国)。英(国)和美(国)确实某些方面物质现代化比我们高,但为什么社会感觉到不稳定呢?因为这些社会没有一个主体力量。1945-1970年代初,(美国)政府干预经济,市场的力量在发挥,政府的力量也在发挥,使得中产阶层达到60%甚至70%。70%的中产阶层是当时社会的稳定力量。但是,为什么80年代以后,现在美国的民粹主义崛起呢?就是因为分配不公。小部分人得到暴利,变得越来越富,大部分人没得到好处,有的人反而变得贫穷了。美国的中产阶层从70%一直下滑到今天的50%,美国社会现在非常分裂。
现代化实际上是上述三个层面的现代化。从历史上看,成功的现代化都是这三个方面协调推进的现代化,而失败的现代化往往都是单方面的、片面的现代化。如果物质现代化了但制度现代化跟不上,或者如果人现代化了但物质现代化跟不上,那么都会导致失败。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是人的思想解放了,都既要求走西方路线的物质现代化,也要去过早地实现西方式的民主自由,但结果发展不起来,物质没有实现,西方式的制度现代化又无力推进物质现代化。
第二个层面是人的层面的现代化。任何社会,人是核心。没有人也无所谓现代化了,因此,现代化的唯一目的就是人。现代化是为人服务的,是为社会的大部分人服务的,而不是少数人服务的。资本可以驱动现代化,但现代化不是为资本服务的。这是一个关键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