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空育种培育的优质农产品正丰富着人们的菜篮子!南瓜怎么采摘能保存的久一些

今年4月,在太空出差183天的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地球。同舱返回的,还有一批作物种子。其中,就有华农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遴选的水稻、紫云英、西兰花等16份共计430克材料。这批“飞天”种子是目前在太空驻留最长的一批种子,经过地面培育、筛选和验证等工作后,首批已于7月播种。

纯化优良性状,“搬家”到学校试验基地;金灿灿、沉甸甸的稻穗迎来首次收获……此后,7月9日,一个月后,第一批“太空稻种”率先发芽;有望成为100%中国原创的水稻新品种。萌芽的稻种被放入育秧盆;同年12月底,绿油油的秧苗离开温室,这批“太空水稻”在广东的土地上继续世代繁衍,2021年2月26日,

历经22天21时29分的飞行后,这批“太空稻种”随同返回器顺利着陆,这是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诱变试验的搭载。

一颗寻常种子“飞”上太空,到底会发

据介绍,航天稻具有品质好、产量高、抗伏性强、抗病虫害等优点。今年7月中旬,在河源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种植的航天稻,迎来了首季丰收,亩产为1075斤,比普通水稻产量要高出5%左右。今年下半年,该县在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种植的航天稻面积已达到1500亩,这批航天水稻已于11月下旬成熟收割,按照此前的预计,亩产将达到1080斤。

一颗寻常种子“飞”上太空,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“升天”后的种子,在太空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变异,再返回地面经过4至8代的地面培育,从中选育出优质高产、口感更好的良种。这个过程就是太空育种,即航天育种。

作为我国航天育种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,华农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进行了20多批次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,先后培育出约60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各级品种审定。

今年12月4日,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。与航天员乘组一同回归的,还有近千份宝贵的航天育种实验材料。实际上,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,历次飞行任务中都搭载了各种品类的种子,进入太空进行诱变育种实验。相比传统育种技术,太空育种可能在相对短时间里获得大量突变材料,为育种按下“加速键”。那么,什么样的种子能拿到太空旅行的珍贵“船票”?“天选之种”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?跟随本报记者一一来揭晓。

个体硕大、重达300斤的巨型南瓜,无论形状还是颜色都惟妙惟肖的鸡蛋番茄,越砍越长并能自主愈合的砍瓜,一至两米的长条丝瓜、高约2.2米的巨型水稻,甚或是撩人眼球的苹果苦瓜、比人还高的茄子树等,这些新奇蔬菜瓜果是不是让人眼界大开?

实际上,在惠州博罗县农业科技示范场(以下简称博罗农科示范场)你便能现场亲身目睹其别样风采。“例如航天巨型南瓜,并不是同一株瓜苗上结的南瓜都这么大。”该示范场副场长刘海涛揭秘称,航天诱变的南瓜种子落地后,不同人员、不同湿度和不同场景结果都有所不同,“掐掉其它瓜,可能只留一个瓜精心培育”,这样结出的巨型南瓜极具观赏性。

早在2020年11月,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40克约2500粒“航聚香丝苗”水稻种子就曾搭载嫦娥五号飞向月球。而这批种子其实是名副其实的“太空二代”,其父本“华航31号”、母本“航恢1508”都曾上过太空。

1987年,我国首次将水稻、辣椒等农作物种子送上天。至今,已先后数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或载人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,其中有小麦、高粱等粮食种子,有黄瓜、番茄等蔬菜种子,也有甜瓜、樱桃等水果种子,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、新品种。

文章已创建 1987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相关文章

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,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。按ESC取消。

返回顶部